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既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也是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打造高品位、高品質的校園文化。
對于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走在社會前列,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素質教育要求強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接班人。強化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和布局,營造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建設,是全面落實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知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欲知明日之社會,必觀今日之校園」,簡明而深刻地指出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動社會主流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㈠重要性原則。學校高層次管理,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管理。優質校園文化的形成,必將使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輕學校文化建設,師生精神家園就會頹廢、分散,學校就失去了發展和提高的目標。
㈡獨立的原則。缺少自主精神的校園文化無異于沒有校園文化。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具體環境,進行具體的設計定位。綜觀成功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難發現,各有特色。
㈢人類本性的原則。教師應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學校提倡的工作目標和價值標準,讓教師去體驗“我做對”、“我干”、“我干”、“我干”。
㈣長期性原則。校訓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它的建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