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無疑是師生陶冶情操、構建健康人格、提高素質的良好平臺,也是學校提高檔次、擴大影響力、形成特色的理想載體。具體表現為:
1、群體凝聚。盛中校園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樹立“嚴謹、務實、團結、進取”的共同價值觀,從而使師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把師生的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文化精神上。
2、陶冶情操?!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優美、有序、文化氣氛濃郁的校園環境始終能夠給師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激發師生熱愛學校、發奮學習、勤奮工作、弘揚正氣、崇尚健康、追求高雅的情懷。
3、規范言行。通過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達到觸動心靈、蕩滌思想、約束言行,無形、無聲的校園文化就是無處不在的道德準繩,當這種文化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時,社會上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就會自然而然成眾矢之的,沒有市場。
校園文化建設一旦形成規模、養成習慣,就會變成傳統代代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當師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和集體輿論的要求時,文化氛圍就會促使他自我調節矯正。
4、樹立集體意識。這要求師生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間的協作,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否則就會受到來自集體的人際壓力。這種來自外環境壓力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師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建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
反過來,一個充滿朝氣、友好團結的集體會使師生親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偉大,從而樹立個人要服從集體、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集體主義思想觀念。
重視走廊的基本交通功能 任何學校的走廊,首先需滿足其基本交通功能。伴隨相當部分學校在校生規模的持續擴大,走廊的寬度設計需優先考慮人流量的通過需求,同時要兼顧因走廊文化展示可能導致的人群駐留而形成的交通流線沖突問題。
所有主要教學用房的大門必須朝外開啟,若不經過合理優化設計,朝外開啟的大門勢必,也會對走廊交通流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今天的學生不僅在普通教室學習,而且在專業教室與普通教室之間持續切換的頻率高所有這些因素,均需要我們重視走廊的基礎性建筑設計,增加寬度、優化布局,為后續校園走廊文化建設奠定基礎。
走廊也是重要的休憩與交流空間 當今,新建的學校,基于建筑造價和用地集約化方面的考慮,普遍是小學三層、中學四層這樣的建筑規劃。對于二層以上教室的學生而言,“課間去哪里休憩”就變成一個突出的問題,尤其是處在三層及以上的學生。
有限的課間10分鐘休憩,要下樓活動一下再上樓上課,實在不便。策億選擇的結果是學生們要么在走廊里休息,要么“悶”在教室里。
因此,走廊設計,要考慮學生課間休憩的需要,并充分預留學生跨班級交流、交往的休憩空間,要考慮滿足基于走廊的非正式學習,包括對話、辯論、討論式學習的需要。這意味著走廊并非筆直的一條通廊,而是必要的駐留“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