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精髓,是一種能讓人產生主動能動性,讓學生產生一種自發的行為,它對于學生的行為具有指導意義,引導學生向一種良好的軌跡行徑。
一、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
大學校園文化是在大學廣大師生員工中通行的規范準則、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標識。它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也叫做外顯文化,它是以某種文字符號為載體,將大學精神顯現于校園的各種標記物之中,如:以標志化的外化形態表達辦學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服、校歌、???、櫥窗、板報、雕塑、學校建筑、教學科研設備設施等。
校園制度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包括與大學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校管理體制及其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特定的行為規范等。校園制度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大學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
二、構建大學校園文化的對策
校園文化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設的物的因素,教師、學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系等。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需要多層次、多渠道進行建設,更需要學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校園文化是學校人文精神、辦學方針、發展目標等各方面的一個綜合反映,也是意式、觀念和行為規范的一個體現。因此,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建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