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亦策善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介紹校園文化建設的五個作用
一、導向作用
導向作用是由校園文化的提高前輩性和劃定性共同作用決定的。校園文化特別是作為其核心的辦學宗旨和價值取向確立后,能夠增強學校師生員工的目標意識,引領其思惟和行為朝著明確的高尚的方向發展。
二、約束作用
作為學校主體的師生員工,既是校園文化的創造者,同時又要受到既成文化的約束。表現為政治需要、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對師生員工有硬性約束作用,辦學理想、育人目標、價值取向對師生員工有軟性約束作用。
三、凝結作用
師生員工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不論性格、情感,仍是人生理想、價值追求,都呈現出多元特點。校園文化中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群體意識具有強盛的凝結力,能使師生員工自覺調整個體觀念和價值追求,逐漸融入健康向上的學校集體,進而發展成為具有光鮮校園文化特征和氣質的社會人。
四、育人作用
校園文化的根本作用是育人。首先,學校的物質文化能夠娛悅師生員工的身心;其次,學校的精神文化能夠培育師生員工的情感、立場、價值觀;再次,學校的踐行文化能夠促進師生員工進一步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五、傳承作用
主要表現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文化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學校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師生員工不斷發揚、繼續和創造的結果。作為歷久彌新的精神氣力,學校精神文化對社會方方面面具有強烈的影響,成為推動社會文化提高的強勁動力之一。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人們的思想政治影響越來越大。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1.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校園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過研究和宣傳科學理論,可以把人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校園文化具有引導作用,通過傳授人類文化,可以幫助人們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校園文化具有輻射作用,通過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可以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2.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化始終體現先進性和永藻生機的源泉。傳承文化是學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學校的活動基礎,創新文化是學校的崇高使命。校園文化是科學思想萌生的催化劑,是先進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它既從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又為發展先進文化提供強大動力、做出巨大貢獻。
3.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先進文化要發揮社會作用,就要把文化內化到人們的靈魂里,積淀到人們的思想中。辦學校就要建設校園文化,讓學生學習、感悟、理解,從而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園文化是引導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產生深刻影響。